找到相关内容46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十大名茶传说

    茶叶的味道,宫女将茶泡好,送到太后面前,果然清香扑鼻,太后喝了一口,双眼顿时舒适多了,喝完了,红肿消了,胃不胀了。太后高兴地说“杭州龙井的茶叶,真是灵丹妙药。”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,立即传令下去...名扬天下。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,其品质特征是条郑曲,肥壮圆结,沉重匀整,色泽砂绿,整体形状似蜻蜓头、螺旋体、青蛙腿。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,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,滋味醇厚甘鲜,回甘悠久,俗称有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5447106.html
  • 唐朝禅宗对文化的杰出贡献

    茶树生长的山区。而且我国是的原产地,崇山峻岭原有大量野生茶树,为僧侣开辟新茶园创造了条件,故素有“天下名山僧侣多”,“自古高山出好”的谚语。如1、四川蒙顶仙茶。据史载,西汉时甘露禅师吴理真曾结庐...“曝成仙成人掌,似拍洪崖肩,举世未见之,其名定谁传。”3这种小蒸、小炒、小捣,用太阳曝晒而成。说明唐朝僧侣对制茶技术不墨守成规,敢于创新,不断推出新品种。这种日晒还得到居人的赞赏。明朝屠隆说“...

    吕维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5950994.html
  • “和、敬、清、寂”的日本茶道

    摘要日本茶道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,是人们了解日本、研究日本的一个渠道,无论是,还是饮茶文化都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,而日本人民在饮茶的同时,将佛教的禅宗思想与文化融和了起来,由此形成了日本茶道,日本茶道的精髓就在于其“四谛”,即和、敬、清、寂,它可以被称为是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,该文从思想的角度入手,去观察和体验茶道,从而使这一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更客易理解和认知。  关键词文化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74157744.html
  • 茶道的载体——的意境

    推出。通读该诗篇,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从 一饮之前的事情景铺开,尔后逐渐深入,直至妙不 可言,才有“道”与”茶道”,意境高远,也真可谓“道可 道,非常道”。皎然的另一首诗怍(《饮茶歌送郑容》)...史实已证 明已经历数千年的茶事。人们想通过茶事来获得心 灵效应或人文观照,有必要刘茶道作与时俱进的认 识。即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去感觉和体验能给人带 来的愉快和精神上的感悟,如人们通过而进入自 感美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74257745.html
  • 文化学体系下的茶艺界定研究

    也对茶艺在文化学中的价值地位作了讨论。   关键词茶艺;定义;范畴;价值;文化学   文化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,在专业教育中一般理解其学术体系由四部分组成1.茶叶学以饮茶生活中的茶叶为研究对象,从自然科学的角度,重点研究自然属性的茶被应用的过程和对民族体质提升的作用。2.茶艺学以饮茶生活的行为实践为研究对象,从社会行为学的角度,研究饮茶实践中的行为、形式、制度、思想等内容。3.文史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2571508.html
  • 可清心致和谐

    《中国茶叶大辞典》的介绍,综合采加工方法和品质上的考虑,可以将分为绿茶、红茶、青茶(即乌龙茶)、白茶、黄和黑等六大类。1.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,即将新鲜的茶叶晒后直接炒制,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,这是我国产量最高的一类茶叶,代表品种有西湖龙井茶,碧螺春,黄山毛峰,庐山云雾、六安瓜片等。2. 红茶 红茶与绿茶相反,是一种全发酵(发酵程度大于80%)。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。主要花色有...

    王传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7485696898.html
  • 关于文化的诠释

    好。因此,人们常说“早晨开门七件,柴米油盐酱醋。”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,它不仅为人们喜爱,而且为人们的生活增色不少。 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喝茶,方式不同,喝法各异,但不外乎有三种类型即喝茶...生活习俗千差万别,但饮茶却是共同的爱好。在新疆维吾尔族就有“宁可一日无米,不可一日无”的俗语。云南纳西族的谚语说“早茶一盅,一天威风;午茶一盅,劳动轻松;晚茶一盅,提神去痛;一天三盅,雷打不动。”...

    鲁鸣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5171533.html
  • 寻踪寺庙

    冲瀹之后无色,但不久,便觉凉透心腑。老僧交代“本岩岁止五六斤,专供大士,僧得啜者寡矣”。   清光绪时,普陀佛茶入贡。1915年,还获得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奖。   [九华山品质奇佳]   寻访茶友   2003年仲春,我第一次赴九华山。在神光岭头月身宝殿住持圣富法师处,首次见识九华佛茶,并惊羡于佛茶之清芬袭人。   次年孟春,青阳友人寄赠黄石溪毛峰和九华佛茶,品试,叶如雀舌,根株颀硕,...

    佛见笑 邵长泉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1771633.html
  • 成寻与天台山文化

    化之地,明释传类《五台山方外志》引《西域记》云“佛言震旦天台山石梁方广圣寺,五百大罗汉居焉。”方广寺僧每日以供养罗汉,于是产生了“罗汉供”的“灵异”事迹。最早详细记载此事的是宋代水利学家罗适(1029-1101年)的《石梁》诗“茶茶本馀事,留迹示诸方”。宋诗人杨蟠(1017-1106年)《方广寺》诗“金毫五百几龙尊,隐隐香飘圣迹存”,进一步明确了石梁方广寺“罗汉供”习俗的存在。宋名...

    周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44482810.html
  • 中晚唐、诗关系发微

    摘 要中唐以后出现的好风尚,对中晚唐变革盛唐诗歌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--内敛产生了深刻影响,正如嗜酒风尚之与奔腾的盛唐诗格的形成一样。的"清新"与中晚唐诗歌的"变新",在趋新尚异的时代精神中,在...主意的宋诗的直接源头。 关键词风尚;清;内敛;尚理 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云,"文变染乎世情,兴废系于时序",唐诗自然也随着"世情"的变化而变化,而关乎唐朝"兴废"的"安史之乱...

    赵睿才,张忠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4652984.html